所謂「預約喪禮」,其實就是「預立殯葬囑咐」。為什麼要預立殯葬遺囑呢?因為自己的喪事是無法親自處理,必須假手他人。而喪禮人生一件大事,是生命最後的演出。如果不能依照自己想要或喜歡的方式辦理,其實是很可惜,也是很遺憾的事!

 

冬瓜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由於喪禮越來越簡化,治喪時間也越來越縮短,再加上禮俗儀節制式與僵化,喪禮中抒發悲傷的功能已不若以往能獲得有效發揮,使許多人感觸「悲傷總在喪禮結束後開始」。為讓喪親家庭成員有更多「參與」和「相互支持」的療癒機會,以及凝聚家庭的情感、發揮家庭支持力量,筆者建議可將做七、做百日等儀節結合追思活動,結合做七的追思活動可以稱作「心靈做七」,結合做百日則可稱之「百日追思」,以延伸喪禮抒發悲傷功能,幫助喪親家屬順利走出失落悲傷。

 

冬瓜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所謂「除靈」是把靈位移除之意。依臺灣傳統喪禮,人死應設靈桌,以供奉魂帛或神主,並擺放相片、香爐等,稱為「豎靈」或「安靈」。其後移除此桌,並把魂帛(神主)、招魂幡、桌頭嫺及桌裙等物焚化,是為「除靈」(或有稱為「車靈」、「推靈」者,「車」或「推」均有「拆」意)。

 

冬瓜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親人身故後所遺留之財產,除應依法據實申報、繳納遺產稅外,也應依其遺囑、遺願,或依法定繼承權人,依規定辦理繼承手續。

 

冬瓜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般人死亡後,其生前的收入所得,仍應於次年申報所得稅!由申報義務人(配偶或繼承人)依據實際狀況,替亡故的親人依法申報所得稅。其申報方式有三種: 

1. 單獨申報 

冬瓜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許多人認同自然葬,但是卻不知道怎麼辦理!其實自然葬的訴求是回歸自然,不受傳統的殯葬文化束縛。因此自然葬在做法上,雖有相關法令規定,但是在辦理上卻很容易,沒有想像中的困難。

 

冬瓜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傳統葬禮往往為死者建構一個精神性的「活著」的世界,延續著人生的階級和功利,也處處呈顯性別不平等,更欠缺多元尊重的態度,造成生死兩不安的現象。在你我家族及親朋間,不乏看見葬禮中的諸多不圓滿。例如:為了風水問題親族爭鬧不安;為了永久保存骨灰,先是土葬,覓地逐風水,造墳建碑,再又撿骨二次葬,最後又或遷葬,耗時費工。長此以往建墓築碑的結果,亡者與存者共爭土地,造成濫葬問題,土地使用受限,都市景觀嚴重破壞。人們驚覺傳統葬法的不適宜,企圖在思親與追緬先人的葬俗中,找尋最合宜又不失恭敬的做法。

 

冬瓜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親人因故死亡,若有留下遺產,家屬(繼承人)應於六個月內依法向國稅機關申報遺產稅。

 

冬瓜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繼承,因被繼承人死亡而開始。(第1147條)

 

冬瓜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聯合奠祭是內政部近幾年來推動的喪葬禮儀改革項目之一,主要做法是透過多個喪家聯合一起舉辦喪禮,以期達到費用節約而喪禮肅穆的目的。而經過各地縣市政府的努力,就像集團結婚一樣,聯合奠祭已逐漸被許多人接受。目前臺北縣市每周都有舉辦;臺中市則每月舉辦二次。

聯合奠祭的實際做法,就是多個喪家共同舉辦出殯告別儀式。即有共同的告別式場和獨立的靈位,先各自舉行家祭後,由師父共同為亡魂誦經超度祈福;再由政府官員、民意代表或民間團體為亡者公祭。公祭結束後,始各自發引出殯,或火化,或土葬。

冬瓜禮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